首页-词语大全
您的足迹:

词语大全搜索

chéng

jiào

fēn

zhāng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单字解释

  • 读音:huáhuàhuā
    華huáhuàhuā

    [huá]
    1.中國、華夏的簡稱。《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

    2.光彩、光澤。唐·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詩》:“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南唐·李煜《秋鶯詩》:“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

    3.時光:“年華”、“韶華”。唐·劉方平《秋夜泛舟詩》:“歲華空復晚,相思不堪愁。”

    4.文采、文飾:“樸實無華”。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然則聖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

    5.化妝用的粉。《文選·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6.文章、事物精要的部分:“精華”。唐·韓愈《進學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

    7.中國的:“華語”、“華僑”。《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贊曰》:“不率華禮,莫有典書。”《北史•卷三十六•薛辯傳》:“於是風化大行,有同華俗。”

    8.美麗有光彩的:“華燈初上”。《三國•魏•鍾會•孔雀賦》:“五色點注,華羽參差。”《隋書•卷二十三•五行志下》:“於仙都苑穿池築山,樓殿間起,窮華極麗。”

    9.繁盛:“繁華”、“榮華”。《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傳》:“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10.虛空不實的。《晉書•卷七十五•范汪傳》:“飾華言以翳實,騁繁文以惑世。”

    11.(頭髮)花白。《墨子•脩身》:“華髮隳顛,而猶弗舍者,其唯聖人乎!”宋•陸游《適閩詩》:“功名塞外心空壯,詩酒樽前髮已華。”

    [huà]
    1.見“華山(华山)”條。

    2.姓。如漢代有華佗。

    [huā]
    植物的花朵。同“花”:“春華秋實”。《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 读音:yán
      嚴yán

      见“严”。


      • 读音:yī
        一yī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

        2.表示同一:咱们是~家人。你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表示整个;全:~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表示专一:~心~意。

        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让我闻~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声。看~眼。让我们商量~下。

        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站,再也不说什么。

        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请就来。~说就明白了。

        9.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

        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 读音:chéngshèng
        乘chéngshèng

        [chéng]
        1.骑;坐(交通工具):~马。~车。

        2.趁;就着:~便。~隙。

        3.运算方法之一。最简单的是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的数的运算。

        4.佛教的教理和教派:大~。小~。

        [shèng]
        1.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千~之国。

        2.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泛指一般史书:史~。野~。


      • 读音:jiàojiāo
        教jiàojiāo

        [jiào]
        1.教导;教育:管~。请~。受~。因材施~。

        2.宗教:佛~。伊斯兰~。信~。在~。

        3.姓。

        4.使;令;让:~他无计可施。~我十分为难。

        [jiāo]
        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唱歌。~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给徒弟。


      • 读音:yì
        義yì

        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

        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

        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

        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

        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

        7.姓。如漢代有義縱。

        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

        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

        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 读音:fēnfèn
          分fēnfèn

          [fēn]
          1.区划开:~开。划~。~野(划分的范围)。~界。~明。条~缕析。~解。

          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发。~忧。~心劳神。

          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会。~行(háng)。

          4.散,离:~裂。~离。~别。~崩离析。~门别类。

          5.辨别:区~。~析。

          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之一。

          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春~。秋~。

          [fèn]
          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所当然。身~。~内。恰如其~。安~守己。

          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天~(天资)。情~(情谊)。

          3.料想:“自~已死久矣”。

          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子。


        • 读音:qízhāi
          齊qízhāi

          [qí]
          1.整齊;平齊。

          2.引申指物體平直或兩者表面相平。

          3.指思想或行動一致;同心協力。

          4.正;正常。

          5.相同;一樣。

          6.猶如;好像。

          7.齊備;齊全。

          8.一齊;都。

          9.召集;集合。

          10.陳列;並排。

          11.謂布列。

          12.平等;平均。

          13.平靜;寧息。

          14.謂同某一線或點取齊。指高低一樣。

          15.告誡;戒飭。

          16.整治;整理。

          17.傳說中的古樂曲。

          18.古國名。公元前11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

          19.古地名。今山東省·泰山以北黃河流域和膠東半島地區,為戰國時齊地,漢以後仍沿稱為齊。

          20.朝代名。

          21.唐末起義軍領袖黃巢所建的政權。

          22.通“臍”。肚臍。

          23.通“臍”。

          24.通“臍”。當中;中央。

          25.通“臍”。適中。

          [zhāi]
          1.莊重;嚴肅恭敬。

          2.古人在祭祀或其他典禮前整潔身心,以示莊敬。

          3.古人祭祀或典禮所居的宮室,所用的器物。參見“齊宮”、“齊服”、“齊牛”。


          • 读音:zhāng
            章zhāng

            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乐~。

            2.章程;条目:党~。招生简~。

            3.条理:杂乱无~。

            4.图章:印~。盖~。

            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领~。

            6.古又同“嫜(zh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