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词语大全
您的足迹:

词语大全搜索

pán

虎據龍蟠

虎據龍蟠单字解释

  • 读音:hǔ
    虎hǔ

    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

    2.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

    3.露出凶相:~起脸。

    4.姓。

    5.同“唬”。


  • 读音:jùjū
    據jùjū

    [jù]
    1.依靠,依從。

    2.依照,根據。

    3.定,安。

    4.按着。

    5.證據。

    6.指憑據。即用作證明的書面文件。

    7.占有,占據,處於。

    8.抵拒。

    9.跨;蹲。

    10.確實。

    11.古印度長度單位。約相當於晉時的十里。

    12.姓。

    [jǐ]
    搏擊;爪持。


    • 读音:lónglǒng
      龍lónglǒng

      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

      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

      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

      6.姓。如秦代有龍且。

      7.二一四部首之一。


      • 读音:pán
        蟠pán

        屈曲;环绕:龙~虎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