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動
動
員
員
kān
戡
亂
亂
時
時
qī
期
臨
臨
時
時
條
條
kuǎn
款
见“动”。
[yuán]
1.周圍;四周。
2.物的數量。
3.官員的定額;人員的數額。
4.指官員;人員。
5.今又指團體或組織中的成員:黨員、會員;教員、服務員等。
6.量詞。猶個。用於稱人。
7.丸。
8.猶卷。
9.同“圓”。圓形。
10.同“圓”。推究;解釋。
11.同“圓”。古時謂交戰雙方列好陣勢。
12.同“圓”。完備;周全。
13.同“圓”。貨幣單位。
[yún]
1.增益。
2.眾人。
3.語助詞。與“云”同。
4.通“篔”。見“員管”。
[yùn]
1.通“運”。旋轉。參見“員鈞”。
2.通“運”。南北的長度。
3.姓。
用武力平定(叛乱):~乱。~平叛乱。
1.“乱”的繁体字。
2.無條理秩序的:“亂兵”﹑“混亂”﹑“快刀斬亂麻”。
3.煩雜、不安寧:“心緒煩亂”。南朝宋•鮑照《採菱歌七首之三》:“愁心不可盪,春思亂如麻。”
4.動盪、不安定:“亂邦”。《詩經•周南•關雎•序》:“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5.有秩序、能治理的。《書經•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6.叛變、造反的行為:“平亂”。《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傳》:“於是楚戍卒陳勝、吳廣等乃作亂。”
7.古代樂曲的最後一章。《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8.混淆:“以假亂真”。《後漢書•卷十一•劉盆子傳》:“恐其眾與莽兵亂,乃皆朱其眉以相識別。”
9.破壞、改變:“搗亂”。《論語•衛靈公》:“小不忍則亂大謀。”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常。”
10.男女發生不正當的行為:“淫亂”。《史記•卷一一○•匈奴傳》:“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
11.任意、隨便:“亂來”、“亂跑”、“亂說話”。
12.很、非常:“亂沒原則”、“亂有意思的。”
见“时”。
[qī]
1.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如~完成。假~。
2.希望;等待:以~发展。~待。
3.约会:不~而遇。
4.量词。用于分期的事物:《英语世界》第七~。补习班办了三~。
[jī]
周年或满一定的时期:~年(一周年)。~月(一个月)。
1.“临”的繁体字。
2.從高處往下看:“居高臨下”。《詩經•大雅•大明》:“上帝臨女,無貳爾心。”鄭玄•箋:“臨,視也。”三國•魏•阮籍《詠籍詩八十二首之十三》:“登高臨四野,北望青山阿。”
3.來到:“光臨”、“蒞臨”、“親臨”、“雙喜臨門”。《楚辭•屈原•遠遊》:“朝發軔於太儀兮,夕始臨乎於微閭。”
4.靠近、依傍:“臨窗而坐”、“臨門一腳”。《漢書•卷二十七•五行志下之上》:“先是文惠王初都咸陽,廣大宮室,南臨渭,北臨涇。”
5.面對、遇到:“臨陣磨槍”、“臨危不亂”。《論語•述而》:“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6.依著書畫範本摹仿:“臨碑”、“臨帖”。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齣》:“學生自會臨書,春香還勞把筆。”
7.統治。書經•大禹謨:“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管子•八觀》:“置法出令,臨眾用民。”
8.照、照耀。周•尸佼《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後能燭臨萬物。”唐•杜甫《春宿左省詩》:“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9.給、加。唐•魏元同《請吏部各擇寮屬疏》:“臨之以利,以察其廉。”宋•歐陽修《縱囚論》:“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
10.將、正、當:“臨別”、“臨行”、“臨終”、“臨時抱佛腳”。《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傳》:“臨死謂其父昆莫曰:『必以岑娶為太子,無令他人代之。』”
11.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兌()下坤()上,表在上臨下之義。
12.姓。如漢代有臨孝存。
见“时”。
[tiáo]
1.木名。山楸。
2.細長的樹枝。
3.長。
4.泛指長條形之物:麵條;布條;金條。
5.直。參見“條長”。
6.條理;次序。
7.到達。
8.治理。
9.條目;條款。
10.指法令、條文。
11.猶言條陳,條奏。
12.逐一登錄。
13.編排。
14.列舉。
15.見“條遞”。
16.量詞。用於計量長形物。
17.量詞。用於計量抽象事物。
18.古民族條戎的省稱。
19.古地鳴條的省稱。
20.指漢·條侯·周亞夫。
21.姓。
[tiāo]
通“挑”。采摘。
1.诚恳:~留。~曲(qū)(殷勤的心意)。~待。~洽(亲切融洽)。~诚。~语(恳切谈话)。
2.器物上刻的字,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落~(题写名字)。题~。
3.式样:~式。
4.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条~。第三条第一~。
5.经费,钱财:~项。~额。公~。存~。汇~。
6.敲打,叩:~门。~打。~塞。~关而入。
7.至:“绕黄山而~牛首”。
8.留,招待:~客。
9.空:“~言不听,奸乃不生”。
10.缓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