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词语大全
您的足迹:

词语大全搜索

chǔ

gōng

楚弓復得

楚弓復得单字解释

  • 读音:chǔ
    楚chǔ

    1.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供药用。

    2.痛苦:苦~。

    3.清晰;整齐:清~。衣冠~~。

    4.周朝国名(?—前223)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湖南、湖北一带。为秦所灭。

    5.朝代名。十国之一(907—951)。马殷建立。建都长沙,后为南唐所灭。


  • 读音:gōng
    弓gōng

    1.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箭。弹~。左右开~。一张~。

    2.(~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儿。

    3.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的距离是5尺。也叫步弓。

    4.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1弓等于5尺。

    5.使弯曲:~背。~着腰。~着腿坐着。

    6.姓。


  • 读音:fù
    復fù

    1.“复”的繁体字。

    2.返、還。《爾雅•釋言》:“復,返也。”《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

    3.還原,再回到原來的樣子:“恢復”、“康復”、“回復”、“收復”。《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傳》:“三去相,三復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我令卿復君臣之好,何以猶絕?”

    4.回報,多指仇恨而言:“報復”、“復仇”。《左傳•定公四年》:“(伍員)謂申包胥曰:‘我必復楚國。’”

    5.免附徭役或賦稅。《墨子•號令》:“男女老小,先分守者,人賜錢千,復之三歲。”《漢書•卷一•高帝紀上》:“蜀漢民給軍事勞苦,復勿租稅二歲。”

    6.再、又:“去而復返”、“舊病復發”、“死灰復燃”。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迴。”

    7.無義。有補充或調整音節的作用。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8.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坤()上。機運循環之象。

    9.姓。如元代有復見心。

    10.“復”、“複”、“覆”三字本義各異。復為還、返,複為有夾裡的衣服,覆為翻倒、傾倒的意思。但因就其本義都可以引申為再、又、重等義,所以“反復”也或作“反複”、“反覆”,“重複”也或作“重覆”、“重復”等。但在某些語詞的特定用法上,卻不可相混。如“復興”不作“複興”、“覆興”,“複數”不作“復數”、“覆數”,“覆蓋”不作“復蓋”、“複蓋”。因此使用這三字,除其意義相通部分外,仍應注意各字單用本義之區別。


    • 读音:déde
      得déde

      [dé]
      1.得到(跟“失”相对):取~。~益。不入虎穴,焉~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些好处。

      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六。五减一~四。

      3.适合:~用。~体。

      4.得意:自~。

      5.完成:饭~了。衣服还没有做~。

      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就这么办。~了,别说了。

      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这一张又画坏了!

      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擅自动用。

      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完。

      [de]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门来。

      [děi]
      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多少人力?

      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

      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挨淋。

      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