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词语大全
您的足迹:

词语大全搜索

shí

拾遗

词语拾遗意思

  • 拾遗基本解释

    词语:拾遗

    拼音:shíyí

    1、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英语:appropriate lost property

    例句: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

    例句: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2、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英语:make good omissions

    例句:拾遗补阙

  • 拾遗 词典解释

    拾遗  shí yí  ㄕˊ ㄧˊ  

    捡取他人遗失的财物。

    《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比喻轻而易举。

    《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自上逆下,非邻国之势也,然而成败异效,扰天下如驱羊,举二都如拾遗。」

    采补缺漏遗佚。

    《南齐书.卷九.礼志上》:「吴则太史令丁孚拾遗汉事,蜀则孟光、许慈草建众典。」

    匡正别人过失或缺点。

    《抱朴子.外篇.崇教》:「有师友之名,无拾遗之实。」

    职官名。唐代谏官,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见

    《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

  • 拾遗网络解释

    拾遗 (唐代谏官名)

    唐代谏官名。武则天垂拱元年(685)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位从八品上,稍低于补阙。分左右,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北宋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南宋一度沿设,旋罢。明初又设左右正言,不久即罢。建文帝设拾遗,成祖即位后罢。唐代诗人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后人因称为陈拾遗、杜拾遗。

    拾遗 (汉语词语)

    拾遗,拼音【shí yí】,注音是【ㄕˊ ㄧˊ】,是一个汉语词语,语出《战国策.秦策一》。有5层含义:1.捡取他人遗失的财物;2.比喻轻而易举;3.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4.匡正别人过失或缺点;5.职官名。
  • 反义词:

    遗失

词语拾遗造句

  • 1、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社会风气,在我们这个“双文明村”已经实现了。
  • 2、古之先民,率直天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淳朴厚道,崇德尚品;揖让进退,克己复礼。今之我们,努力学习;传递文明,爱心接力!
  • 3、良乡县经过数年的治理,已经民心安定,几近路不拾遗
  • 4、这位七十多岁的老编辑,一生致力于辞书的编辑出版,退休后还一直在做拾遗补阙的工作。
  • 5、承平的年代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 [查看详情]

拾遗单字解释

  • 读音:shíshè
    拾shíshè

    [shí]
    1.从地上捡起东西:~麦穗儿。

    2.整理:~掇。

    3.数目“十”的大写。多用于票证、账目等。

    [shè]
    轻步登上:~级而上。


  • 读音:yí
    遗yí

    [yí]
    1.遗失。

    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

    3.遗漏:~忘。补~。

    4.留下:~迹。~憾。不~余力。

    5.专指死人留下的:~容。~嘱。~著。

    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矢。~尿。~精。

    [wèi]
    赠与;送给:~之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