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shān
山
zhǎng
长
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称蒋为山长。事见宋·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隐者之称。
山长 shān zhǎng ㄕㄢ ㄓㄤˇ
唐代、五代时对山居讲学的人的敬称。至宋、元时书院设山长,讲学兼领院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历城县请他做历城书院的山长。」
《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台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
指隐居的人。
宋.陆游〈遣兴〉诗二首之二:「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
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顶。
2.像山的东西:冰~。
3.蚕蔟:蚕上~了。
4.山墙:房~。
[cháng]
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寿。夏季昼~夜短。
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6772米。
3.长处:特~。取~补短。一技之~。
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物。
6.姓。
[zhǎng]
1.领导人:部~。校~。乡~。首~。
2.生:~锈。山上~满了青翠的树木。
3.生长;成长:杨树~得快。这孩子~得真胖。
4.增进;增加:~见识。~力气。吃一堑,~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