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鳥
鳥
gē
歌
萬
萬
歲
歲
樂
樂
[niǎo]
1.古指尾羽長的飛禽。今為脊椎動物的一綱。體溫恒定,卵生,嘴內無齒,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龍骨突起,前肢變成翼,後肢能行走。一般會飛,也有的兩翼退化,不能飛行。
2.能飛的昆蟲。
3.古指南方朱鳥七宿。
[diǎo]
人、畜的雄性生殖器。多用為詈詞。
1.能唱的文辞或歌曲:诗~。民~。
2.歌唱:载~载舞。
1.數目字。千的十倍。《玉篇•禸部》:“萬,十千也。”《孟子•梁惠王上》:“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唐•白居易•《寄元九詩》:“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2.眾多的:“排除萬難”。《易經•謙卦》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荀子•富國:“古有萬國,今有十數焉。”
3.極﹑非常﹑絕對:“萬不得已”﹑“萬萬不可”。《漢書•卷三十四•黥布傳》:“我之取天下可以萬全。”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
1.年:“舊歲”、“歲歲平安”。《書經•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漢書•卷七十•陳湯傳》:“發民作城,日作五百人,二歲乃已。”
2.時光:“歲月”。《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楚辭•宋玉•九辯》:“歲忽忽而遒盡兮,恐余壽之弗將。”
3.年齡:“周歲”、“足歲”。《晉書•卷六十六•劉弘傳》:“侃與敏同郡,又同歲舉吏。”《北史•卷七十•柳遐傳》:“遐幼而爽邁,神彩嶷然,髫歲便有成人之量。”
4.一年的穀物收成。《左傳•哀公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漢書•卷五十八•卜式傳》:“往年西河歲惡,率齊人入粟。”
5.量詞:(1)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歲等於一年:“數歲之間”。(2)計算年齡的單位:“孔子活了七十三歲。”
[lè]
1.歡喜、愉悅:“快樂”、“歡樂”、“樂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快樂的事或態度:“人生一大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論語•雍也》:“回也不改其樂。”
3.聲色情事。《國語•越語下》:“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
4.笑:“把一屋子的人都逗樂了!”
5.喜愛:“樂於助人”、“樂於行善”。
[yuè]
1.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音樂”、“奏樂”、“軍樂”。《論語•子路》:“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2.六經之一。即樂經,相傳亡於秦火:“詩、書、禮、樂、易、春秋,謂之六經。”
3.姓。如戰國時燕國有樂毅。
[yào]
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lào]
地名用字。如河北省有樂亭、山東省有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