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紇
紇
zì
字
bù
不
識
識
[hé]
1.粗劣下等的絲。《說文解字》:“紇,絲下也。”
2.人名。孔子的父親。《左傳•襄公十年》:“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杜預•注:“紇郰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紇也。”
3.見“回紇”。
[gē]
[紇繨]同“疙瘩”,紗線繩等打成的結、小球形或塊狀物。
1.文字:汉~。识~。~体。~义。常用~。
2.(~儿)字音:咬~儿。~正腔圆。他说话~~清楚。
3.字体:篆~。柳~。宋体~。美术~。
4.书法作品:~画。一幅~。
5.字眼;词:他说行,谁还敢说半个“不”~。
6.字据:立~。收到款子,写个~儿给他。
7.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岳飞~鹏举。曾巩~子固。
8.俗指电表、水表等指示的数量:这个月电表走了50个~,水表走了20个~。
9.许配:待~。
10.姓。
[bù]
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
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
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
[fǒu]
相当于“否”
[shí]
1.知道;瞭解。
2.認識;識別。
3.賞識。
4.知識;見解。
5.思想意識。
6.知覺。
7.相識的朋友;知交。
8.通“適”。剛才。
[zhì]
1.旗幟。後作“幟”。
2.標志;記號。
3.做記號,加標記。
4.記住。
5.記載。
6.特指古代鐘鼎上凸出的文字。
7.通“職”。職掌。
8.通“職”。相愛憐。
9.通“蘵”。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