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fǎn
反
qiè
切
词语:反切
拼音:fǎnqiè
古汉语注音方法,用两个字注读另一个字,例如“塑,桑故切(或桑故反)”。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塑”字声母跟“桑”字声母相同,都是s),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相同(“塑”字的韵母的字调跟“故”相同,都是u韵母,都是去声)
英语:a traditional method of indicating the pronunciation of a Chinese character by using two other Chinese characters,the first having the same consonant as the given character and the second having the same vowel (with or without final nasal) and tone
反切 fǎn qiè ㄈㄢˇ ㄑㄧㄝˋ
古人切语之法,用二字以求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以定清浊,下字以定平上去入;如「东,德红切」、「反,甫晚切」。
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面。~作用。
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
3.反抗;反对:~法西斯。~封建。
4.翻转:~复。~败为胜。
5.推及:举一~三。
6.回;还:~击。~问。
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类犬。
8.古同“返”。
[qiē]
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西瓜。把肉~成丝儿。~断敌军退路。
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
[qiè]
1.合;符合:文章~题。说话不~实际。
2.贴近;亲近:~身。亲~。
3.急切;殷切:迫~。恳~。回国心~。
4.切实;务必:~记。~忌。~不可骄傲。
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