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搜:
nán
南
qū
曲
宋·元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
南曲 nán qǔ ㄋㄢˊ ㄑㄩˇ
元、明、清时,流行于南方的歌曲。相对于北曲而言。有抒情写景的散曲与铺演故事的戏剧二种。南曲源于唐宋大曲、宋词及南方小曲,用五音系统,声调婉转柔缓,伴奏以管乐器为主。宋元南戏及明清传奇均以南曲为主。
用南曲演唱的戏曲。
[nán]
1.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指~针。~方。
2.指中国南方:~货。~味。
[nā]
〔南无〕梵语音译词。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阿弥陀佛。无(mó)。
[qǔ]
1.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
2.(~儿)歌曲:~调。戏~。小~儿。高歌一~。
3.歌谱:《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作的~。
[qū]
1.弯曲(跟“直”相对):~线。~尺。弯腰~背。山回水~。~径通幽。
2.使弯曲:~肱而枕(肱:胳膊)。~突徙薪。
3.弯曲的地方:河~。
4.不公正;无理:是非~直。
5.姓。
6.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