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词语大全
您的足迹:

词语大全搜索

chì

cháo

赤潮

词语赤潮意思

  • 赤潮基本解释

    又称“红潮”。海洋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而造成水色异常的现象。其颜色是由形成赤潮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种类的颜色决定的,有红、蓝、绿、青等色,而赤潮是各种颜色潮的总称。能引起鱼、虾、蟹、贝类等中毒、病变或死亡。严重时还因形成沉积物而影响通航或海港建设。江河、湖泊中出现的类似现象,称为“水花”或“水华”。

  • 赤潮网络解释

    赤潮 (生态现象)

    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 HAB),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词语赤潮造句

  • 1、去年厦门海域共记录了三次赤潮,第一次赤潮藻类为“角毛藻属”,后两次均为“旋链角毛藻”,二者均为无毒赤潮藻。
  • 2、与此同时,在平海湾海域,在小星山以北海域也发现了2条狭窄的赤潮带。
  • 3、海岸带的高位池养虾,大量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排大海,致使海水富营养化,产生赤潮,严重危胁近海渔业资源。
  • 4、今年4月末以来,东海区已发生赤潮20多起,总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以无毒的夜光藻、具齿原甲藻、中肋骨条藻为优势种类。
  • 5、采样分析结果显示,这次赤潮中藻类多为中肋骨条藻和旋链毛脚藻,均无毒。
  • [查看详情]

赤潮单字解释

  • 读音:chì
    赤chì

    1.比朱红稍浅的颜色。

    2.泛指红色:~小豆。面红耳~。

    3.象征革命,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卫队。

    4.忠诚:~胆。~诚。

    5.光着;露着(身体):~脚。~膊。

    6.空:~手空拳。

    7.指赤金:金无足~。

    8.姓。


  • 读音:cháo
    潮cháo

    1.潮汐,也指潮水:早~。海~。涨~。退~。

    2.比喻像潮水那样有涨有落、有起有伏的事物:寒~。心~。思~。学~。热~。

    3.潮湿:受~。返~。背阴的房间有点儿~。

    4.成色低劣:~银。~金。

    5.技术不高:手艺~。

    6.指广东潮州:~剧。~绣。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