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词语大全
您的足迹:

词语大全搜索

不亦樂乎

不亦樂乎单字解释

  • 读音:bùfǒu
    不bùfǒu

    [bù]
    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去。~能。~多。~经济。~一定。~很好。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法。~规则。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他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

    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动。做~好。装~下。看~出。

    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钱的,你喜欢就拿去。

    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就是写文章。

    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会”、“~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

    [fǒu]
    相当于“否”


  • 读音:yì
    亦yì

    1.也(表示同样);也是:反之~然。人云~云。

    2.姓。


  • 读音:lèyuèyàolào
    樂lèyuèyàolào

    [lè]
    1.歡喜、愉悅:“快樂”、“歡樂”、“樂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快樂的事或態度:“人生一大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論語•雍也》:“回也不改其樂。”

    3.聲色情事。《國語•越語下》:“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

    4.笑:“把一屋子的人都逗樂了!”

    5.喜愛:“樂於助人”、“樂於行善”。

    [yuè]
    1.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音樂”、“奏樂”、“軍樂”。《論語•子路》:“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2.六經之一。即樂經,相傳亡於秦火:“詩、書、禮、樂、易、春秋,謂之六經。”

    3.姓。如戰國時燕國有樂毅。

    [yào]
    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lào]
    地名用字。如河北省有樂亭、山東省有樂陵。


    • 读音:hū
      乎hū

      1.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

      2.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否~?

      3.表示揣度,跟“吧”相同: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

      4.表示祈使,跟“吧”相同:长铗归来~!

      5.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在~。无须~。出~意料。合~规律。超~寻常。

      6.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迥~不同。确~重要。

      7.跟“啊”相同:天~!